棍棒底下出孝子?是时候把这种错误观念抛弃了!|当前滚动
4 月 30 日是“国际不打小孩日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等会儿,还有这么个奇怪的纪念日吗?
其实“国际不打小孩日”,也有翻译成“反体罚日”的。最初是一个国外的民间组织提出来的,提倡反思针对儿童的体罚行为。
如今,这个纪念日所提倡的理念,已经被很多国家、社会组织和民众接受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在咱们中国,体罚儿童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。比如有一些“传统思想”就认为“打是亲,骂是爱”“不打不成器”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。
图库版权图片,不授权转载
很多固执的家长在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,坚定地认为,就是因为当初果断出手打孩子,他才长成了品行良好的青年。
很遗憾,研究结果可不是这么说的。
无数国家的无数研究一致指向同一个结论——打小孩对小孩的成长,只有坏处,没有好处。
很多人以为自己“打出了”一个“ 80 分的孩子”,却很可能是把一个“ 100 分的孩子”给“打”了下去。
关于“打小孩”,确实存在很多迷思和误区。我们不妨来看看,相关的研究揭晓出来的事实。
01
误区一
不打小孩=放纵小孩
事实:有很多不打小孩的教育方式。
很多家长对“不可以打小孩”的第一反应就是:那不就是要彻底不管,放纵小孩?
这其实是对教育的彻底误解,非暴力的教育方法有很多。研究显示,最有效的教育方式,需要如下 4 点。
1. 对孩子的期待符合孩子的发育阶段
懂得孩子在某个年龄段,大概会有哪些特征、能做到哪些事情、有哪些事情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。比如,你不会期待一个不到一米的小孩能大力扣篮。
同样道理,刚出生的新生儿,不要期待他夜里安稳一觉睡到天亮;五六岁的孩子,不要期待他能专注学习一小时。
有时候家长觉得小孩“不听话”,其实根本是自己的期待不切实际。
图库版权图片,不授权转载
2. 使用正面管教,关注解决问题
明确地告诉孩子规则,鼓励哪些行为,允许哪些行为,禁止哪些行为。
在孩子们做对时,立刻称赞他们。这会让孩子自尊自爱,有动力表现良好。同时,多关注孩子遇到的困难,及时伸出援手,给予指导和帮助。
有时候孩子“非不为也,是不能也”。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,而不是把孩子当成“需要解决的问题”。
3. 让孩子承担错误的自然后果
孩子如果不做作业,第二天就会被老师批评;孩子如果不好好吃早饭,当天早上就会饿得难受……孩子犯的很多错误,本身就会让孩子受到教训。
这时候,家长和孩子一起复盘,思考改进的方法,就足够了。完全不需要额外把孩子打一顿。
4. 控制自己的愤怒,用语言而非暴力来解决问题
大人打孩子,实际上就是在向孩子传达“拳头大就是有用,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”这一信息。孩子从中学到的教训,只是“此刻我打不过你,我忍”。
但到了家长看不到的地方,或者到了孩子自己身强力壮时,孩子就会同样使用暴力。
倘若家长使用非暴力手段,示范如何在愤怒时依然尊重对方,好好沟通,孩子也能学到这样的处事方式。这些能力,将让孩子一生受益。
需要注意的是,谩骂、羞辱也是暴力的一种,请不要用这种语言方式来和孩子沟通。
图库版权图片,不授权转载
02
误区二
那么多孩子都挨打
还不是好好长大了?
事实:孩子要是没被打,会成长得更好。
“打小孩”造成的伤害,从单个人身上不容易看出,所以很多家长都会以为“小孩现在看着挺好的”。
但是,当科学家去研究一大群小孩,并且追踪调查好几年的时候,打小孩造成的伤害就可以看出来了。
所有研究一致认为,打小孩,对小孩的性格、学业、心理没有任何好处。
科学家还观察到了“剂量累积效应”,简言之,小孩被打得越多,伤害就越大。
图库版权图片,不授权转载
被父母打得越多,小孩就越是有如下 8 种问题。
1. 日常做事的能力变差
也就是说,孩子被打“笨”了。而且父母打得越多,孩子长大后做事的能力就下降得越明显。
2. 学业成绩更差
体罚显著增加心理压力,而压力不利于学习。
遭受体罚越多,孩子的数学和语文成绩越差,认知能力也越差,越可能注意力不集中,出现多动症症状。
3. 攻击性更强
孩子越是挨打,越是会骂人、打人、踢人、咬人、扔东西。
4. 行为问题更多
更多的“外化行为”,比如发脾气,蔑视师长,撒谎,偷窃,霸凌,违反社会规范。
5. 情绪问题更多
自尊更低,抑郁和焦虑程度更高,更悲伤,更孤独,更应激,更不愿表露自己的感受,更可能出现心理问题、睡眠问题、饮食障碍。
6. 人际关系更差
孩子在和别人互动时,更好斗,更暴力,更不会好好沟通。
7. 越可能沉迷网络游戏
体罚会让孩子感受到压力,觉得无法自主控制自己的生活,觉得自己无能。而要缓解这些压力和痛苦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玩网络游戏。
8. 亲子关系恶化
亲子之间本来有爱与信任的联结。体罚则会导致孩子恐惧父母,不信任父母,和父母在一起觉得不安全。这会对亲子关系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。
03
误区三
有些小孩天生叛逆
不打不行
事实:无论小孩是什么个性,被打以后都会更差。
之前就有这样的说法,不是被打导致了小孩变差,而是有的小孩天生就差,不听话也不爱学习,这才挨打得多。
为此,科学家特别做了一种实验,找来各方面非常类似的小孩和家庭,唯一的重大区别是小孩会不会挨打。跟踪研究几年后,看看挨打的小孩和不挨打的小孩都怎么样了。
相关研究涵盖了美国的 12112 个家庭,日本的 29182 个家庭,哥伦比亚的 1167 个家庭。三个地方的研究结果很一致,受到体罚的小孩各方面发展得更差,的确就是“挨打造成了孩子变差”。
图库版权图片,不授权转载
而且即使是反社会行为风险较高的男孩——传说里的“坏种”——也有研究发现:父母少一些严厉管教,多一些现代的正向教育方法,会显著减少孩子的攻击性。而体罚不会增加孩子的亲社会行为,也不会增加孩子的社交能力。
04
误区四
只是用手轻轻打一下身子
又不是虐待殴打
事实 :“用手打身子”就是体罚
在关于体罚的研究中,标准恰恰就是“用手打身体部位,会引起疼痛,不会造成真正的伤害”。
所以,用手打屁股、胳膊、手心等等家长们认为“很轻”的惩罚,恰恰都属于体罚。而这样的体罚,已经足以给孩子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。
至于更重的打法,比如扇孩子耳光、大孩子头、用拳头打、用脚踢、用物品打孩子、向孩子扔东西、把孩子扔出去……其造成的伤害,自然是更严重,也更长久。
另外,体罚会增加家暴风险,暴力的升级经常就在一瞬间。有研究发现,75% 的儿童家暴是发生在“体罚”期间。平常经常被打屁股的小孩,遭受家长严重暴力(比如拳打脚踢)的风险足足高出 7 倍。
“暴力只有 0 次或者无数次”,这句反家暴的口号,用在体罚上也适当。
05
误区五
真正关爱孩子的家长
打孩子不会造成太大问题
事实:父母其他时候做的再好,也不能抵消体罚带来的伤害。
研究发现,父母只要体罚小孩,就会带来小孩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变差,行为问题变多。其他时候的关爱和温暖,并没有抵消这些伤害。
图库版权图片,不授权转载
06
呼吁!
总而言之,所有研究一致指向——体罚有害无益,体罚不能让孩子“改好”,只会让孩子“变差”。
家长们应该放弃使用体罚这种无效的暴力手段,转向正面管教等非暴力、尊重孩子、注重解决问题的教育方式。
如果家长认为,不论出于何种理由,自己的上级都不可以打自己。
那么记住,对孩子也是这样。
不论出于何种理由,殴打和伤害儿童是错误的,正如殴打和伤害成年人是错误的一样。
全世界第一个全面禁止体罚儿童的国家是瑞典(1979 年)。
然后,是芬兰、挪威、奥地利……
又过了几年,是丹麦、德国、以色列……
再然后是日本(2020 年)、韩国(2021 年)、赞比亚(2022 年)、毛里求斯……
目前,已经有 65 个国家颁布法令,禁止在任何情况下对儿童进行体罚,还有 27 个国家承诺将这样做。
当然,禁止家长打孩子,不意味着要把大批家长逮捕入狱。
禁止体罚的法律,对家长是一种教育而非惩戒。
法律颁布后,家长们对于体罚有了更清晰的认知,也转变了态度,更愿意学习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。
孩子们应该且可以在零暴力的环境里成长。
在有爱、信任且安全的环境里,受到规范、支持和培养的孩子,不会被惯坏,反而成长得最好。
参考文献:
[1] Heilmann, A., Mehay, A., Watt, R. G., Kelly, Y., Durrant, J. E., van Turnhout, J., & Gershoff, E. T. (2021). Physical punishment and child outcomes: a narrative review of prospective studies. The Lancet, 398(10297), 355–364. doi:10.1016/s0140-6736(21)00582-1
[2] Durrant, J., & Ensom, R. (2012). Physical punishment of children: lessons from 20 years of research. CMAJ :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, 184(12), 1373. doi: 10.1503/cmaj.101314
[3] Forgatch MS. The clinical science vortex: a developing theory of antisocial behaviour. In: Pepler DJ, Rubin KH, editors. The development and treatment of childhood aggression. Hillsdale (NJ): Erlbaum; p. 291–315
[4] 和建花.儿童受父母体罚现状研究——基于对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[J].云南民族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4,31(06):131-138.DOI:10.13727/j.cnki.53-1191/c.2014.06.021.
[5] 喻承甫,李婷婷,林霜,张卫.父母体罚、心理需求满足与青少年攻击
行为:亲子关系的调节作用[J].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8(04):70-75+190.
[6] 田云龙,喻承甫,林霜,叶诗敏,张晓琳,刘毅,路红,张卫.父母体罚、学校参与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:亲子关系的调节作用[J].心理发展与教育,2018,34(04):461-471.DOI:10.16187/j.cnki.issn1001-4918.2018.04.10.
[7] 牛骅. 父母体罚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[D].山东师范大学,2019.DOI:10.27280/d.cnki.gsdsu.2019.000273.
作者:游识猷 科普创作者
审核:唐义诚北京中科普心理心理健康促进中心 副主任
标签: